IR投資人關係:資本市場最佳溝通者

字級
  |    | 

《大股東寫給經營者的8封信》一書中,揭示了一封股神巴菲特曾經在美國運通公司涉入一場假沙拉油醜聞案,造成股價暴跌時,寫給美國運通公司總經理的一封信,內容除了肯定其經營階層的卓越表現,及對公司未來的營運成長有信心外,更建議公司應該好好賠償在這場騙局裡被蓄意詐騙的當事人,而不是採取漠視不理的無為,讓公司價值再度受創。美國運通最終和聲索人達成賠償協議。在美國, 投資人透過「股東行動主義」(shareholder activism)積極監督、參與公司決策,促進公司治理,是資本市場典型且常見的投資模式。

隨著資本市場發展成熟,股東行動意識的抬頭,這股新的股東力量,讓投資人關係(Investor Relations;IR)也開始受到企業的關注。投資人關係最早出現在1953年,由當時通用電器(GE)公司的董事長成立一個新的投資人關係部門,希望能夠正視公司與投資人之溝通,投資人關係(IR)一詞於是產生。

1969年,美國投資人關係協會(National Investor Relations Institute;NIRI) 正式成立,定義投資人關係為:「一項策略管理職責,整合企業財務、溝通、行銷及法遵,使公司與資本市場和其他利害關係人之間達成最有效的雙向溝通,最終有助實現公司價值,以及提升股東價值。」目前NIRI 已是全球最大的IR 專業團體, 有超過3,300名會員,以美國為主遍布全球45個國家包括英國、加拿大、日本、澳洲、印尼等。

投資人關係 是什麼

會簡單來說,投資人關係就是公司與投資人(資本市場)之間的溝通窗口,對投資人來說,資本市場中潛在的投資標的眾多,投資人為什麼要投資你的公司?又怎麼讓投資人注意到你的公司?

試想在今日,消費者想要購買一隻手機,肯定會先上網瀏覽各大廠牌型號資訊及使用者意見後進行評估比較,更積極的消費者還會前往手機門市實地比較一遭,最後買下一隻最滿意的手機。因此各手機大廠無不大力宣傳與推薦自家商品,增加各種管道的曝光率,以吸引潛在的消費者。套在資本市場的交易不也是如此,只是消費者換成「投資人」,手機變成「公司股票」,而公司宣傳與推薦股票、客戶服務的工作,就是「投資人關係」。假設資本市場有A及B兩家背景條件相當的公司,A公司重視投資人關係,設有投資人關係部門或專責人員,達到與投資人良好的溝通;反觀B公司沒有經營投資人關係的概念,資訊揭露程度相對低,投資人有問題亦尋求無門。如果你是投資人可能會買哪家公司的股票?答案似乎顯而易見。

資本市場投資人的種類, 廣義可分為法人投資人及自然人投資人(如散戶),依主管機關統計資料,國內、外法人成交值近四成,外資持有我國上市櫃公司股票占總市值比例也近四成,對我國資本市場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般認為,法人投資人較具備專業與國際化程度,且具有長期且大量持股的特性,公司如爭取到法人投資,可產生較穩健的股權結構,減少股價波動性。

愈成熟的資本市場,各類的投資人對於公司的要求與期待會更多,尤其財務數字等量化資訊已不足夠來衡量一家企業的價值,現今的投資人擁有更多非財務資訊的需求,而投資人關係就是滿足資本市場各種需求的主要溝通窗口,負責正確傳遞訊息並積極與投資人互動,取得投資人的信心。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