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資本市場中,評價開始反映永續因素。透明化揭露與國際準則應用,將提升投資信心,也為臺灣與中小企業創造新競爭機會。
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的挑戰,環境、社會、治理(ESG)揭露已成為企業必須回應的國際語言。在這波浪潮中,數位化與標準化的永續資訊揭露方式,成為企業邁向透明與負責任的重要關鍵。XBRL 美國主席兼執行長Campbell Pryde在2025 ESG高峰會分享他的觀點,從財務報導的數位標準,延伸到 ESG揭露的全球整合,以及臺灣如何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領導角色。
從分歧到趨同 永續揭露邁向一致化
Campbell Pryde 強調,過去幾年最大的進展之一,就是國際永續準則的逐步整合。早期 ESG領域存在眾多準則架構,例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準則、歐盟的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SRD),以及永續會計準則(SASB)等,導致企業在不同資本市場需重複揭露,耗費大量資源。如今,全球趨勢逐漸朝向以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所發布的國際永續揭露準則(IFRS S1/S2)為一致的永續揭露準則,讓企業能減少揭露混亂與重複作業。這不僅降低合規成本,更為投資人與利害關係人提供一致性的資訊,提升國際資本市場的信任度。
然而,推動資訊揭露標準化,並非容易的事。Campbell Pryde坦言, 最大的挑戰來自要說服不同利害關係人,特別是高碳排放產業;這些產業常因既得利益而抗拒改變,傾向維持現狀。美國的情況尤其明顯,加州在氣候立法上走在前端,而德州則因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而保守。這些差異顯示地方利益影響了ESG的推動速度;但跨國企業與全球趨勢,終將推動標準化向前邁進。因此,永續資訊揭露標準化的必要性已逐漸獲得共識,因為若沒有全球一致的規範,企業將難以有效回應氣候與永續挑戰。
數位化與透明度的價值
Campbell Pryde 特別指出,數位化揭露不僅僅是符合法規,更是一種提升企業營運效率的工具。當企業必須將資訊轉換成XBRL格式,這迫使企業重新檢視內部流程,思考哪些資訊正確、哪些需要修正。這樣的過程能幫助企業,減少浪費並提升效率、改善決策品質、強化課責與透明度,讓溫室氣體排放與永續承諾更有依據。他強調,數位報導不僅僅是合規要求,更能帶來內部流程優化與企業價值創造。
再者,Campbell Pryde表示,實務上,跨國公司不可能在亞洲採用一套永續準則、在歐洲採用另一套、在美國再採用一套。唯有全球具有一致的永續揭露準則,才能避免資料重複與揭露混亂。這也是IFRS ISSB與歐洲財務報導諮詢小組(EFRAG)強調「互通性」的重要原因。當國際永續準則能互認,企業才真正能減少重複揭露,提升資訊揭露的一致性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