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展望

字級
  |    |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告別樂觀與悲觀交錯、波濤洶湧的2021年, 歲序進入2022 年。去(2021) 年初, 全球經濟在疫情舒緩以及前(2020)年的低基期下,經濟復甦強勁;然進入下半年,即受到Delta 及Omicorn變種病毒肆虐,輔以全球通膨升溫,美聯準會(Fed)縮減購債及升息步調加快,徒使經濟成長受到阻礙,金融市場益加動盪不安。邁入今(2022)年,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未除,全球及主要國家經濟成長是否變調?臺灣經濟還能持續高飛?又有哪些金融新規值得留意?

通膨及變種病毒成主要變數

通膨上升,Fed 升息山雨欲來

去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強勁,原物料行情攀升,通膨壓力也隨之升溫。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警告,全球供應鏈吃緊,帶動航運費率居高不下,一旦貨櫃運費下調不易,將導致進口物價與消費者物價大幅上漲,進一步推升全球通膨力道,衝擊經濟復甦,尤其對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影響最為嚴重。Fed 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 於去年11 月底也表示,不再以「暫時性」一詞來描述上揚的通膨形勢;不久又在眾議院表示,「經濟非常強勁,通膨壓力更高,因此加快宣布縮減資產購買計畫是合適的」。對此,市場預期今年3 月可能提前升息,而且升息二至三次的機率頗高。

變種病毒對經濟威脅大

繼新冠病毒變異毒株Delta 後,新變種病毒Omicron正來勢洶洶,衝擊對今年全球經濟的樂觀預期。由於Omicron具強大傳染力,已有多國緊急採取邊境管制措施,然而,實施邊境限制必將動搖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危及經濟成長。換言之,若新變種病毒迫使各地重新實施對經濟成長不利的封鎖措施,將威脅本已緊張的供應鏈,並損害正在回升的需求。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即指出,Omicron病毒株引發太多未知數,恐讓供應鏈問題更惡化,國內需求減緩使得經濟再度陷入低迷。

主要機構保守看待2022經濟成長

全球三大主要機構均下調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詳如表一所列;世界銀行(Word Bank)去年6 月的經濟報告指出,後疫情時代,全球復甦強勁但不均衡,許多發展中國家仍與疫情持續奮戰,並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下調至4.3%、美國下調至4.2%、歐元區為4.4%、中國降至5.4%、日本則為2.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去年10 月12 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下調至4.9%、美國下調1%至5.2%、歐元區4.3%、中國降至5.6%、日本則有望達到3.2%水準。另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去年12 月初公布「全球經濟展望」,警告全球通膨攀升幅度恐高於預期,且持續時間可能更久,家庭與企業面臨物價加速成長風險,故也調降今年經濟預測水準,全球為4.5%、美國將放緩至3.7%、歐元區為4.3%、中國降至5.1%、日本則為2.6%。

美國經濟成長有隱憂

美國去年經濟表現強勁,但變種病毒肆虐、通膨壓力及就業尚未持穩下,恐有破壞經濟成長之勢。美國勞工部去年12 月10日公布,在汽油與食物價格大漲帶動下,10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經季調後年增率6.2%,11 月CPI 持續衝高達6.8%,創下三十九年來最大漲幅,並連續第6 個月超過5%。扣除波動性較大的食品與能源項目後,11 月核心CPI 年增4.9%,升幅高於10 月的年增4.6 %, 創下1991 年6 月以來最高水準。在全球供應鏈瓶頸問題未解,美國勞動市場吃緊、勞工短缺的狀況下,通膨升溫現象恐延續下去,這將加劇Fed 升息壓力,以致今年經濟成長空間將受到擠壓。高盛去年12 月4 日宣布將美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從原本4.2%下調到3.8%。

歐元區經濟強勁向好

至於歐元區製造業成長加速,數據公司IHS Markit 公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從去年10 月的58.3 微升到11月的58.4,遠高於50 榮枯線。據歐盟執委會表示,去年歐元區19 個國家的GDP將增長5.0%,5 月時的預期僅為增長4.3%,而預測今年和明(2023)年將分別增長4.3%和2.4%,由此顯示經濟強勁向好。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