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遭降評衝擊效應

字級
  |    | 

美國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是債務金額最大的國家。美國債市史上渡過幾次危機時刻,近來三大信評機構全數調降美國債評級後,再度引起市場對美債的恐慌與拋售,形成一股拋售美國(Sell America)熱潮。川普的對等關稅措施,以及最近的「大而美法案」,勢必將為金融市場帶來衝擊。

除了川普關稅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外,美債亦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國際信評穆迪(Moody's Ratings)基於龐大的財政赤字導致美政府舉債規模快速膨脹,進而推高利率及利息成本,於今(2025)年5月16日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為該機構首次移除美國最高信評。全球三大信評機構都不再給予美國最高評等,再度引起市場對美債的信任危機與恐慌。不僅造成債市衝擊,連同美元、美股等美元資產被同時被拋售,形成一股拋售美國(Sell America)熱潮。而美元貶值,造成新臺幣強升,其影響不容小覷。

美國國債占GDP不斷上升 三大信評全數降評

美國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也是債務金額最大的國家。美國國會於1917年首次引入債務上限,公共債務法案隨後於1939年和1941年獲得通過。睽諸美國債務史,1960年政府債務占GDP比僅52.86%,1980年降至34.59%, 但2000年又拉升至57.84%,2023年更是大幅提高至120.47%。美國最新國債鐘顯示(截至今年6月10日統計),國債總額已突破36.93兆美元,預估為今年度GDP的123%。回顧美國的債務歷史,其自1960年代開始迄今,已調整債務上限逾80次。其中,2011年8月5日,債務上限將美國推向瀕臨危機的局面,並遭到「標準普爾(S&P)」將其長期債信評等由「AAA」調降為「AA+」,債信展望「負面」,這也是美國百年來首度被降評,隨即引發全球股市巨幅波動,所幸危機很快解除,未擴大蔓延。

另於歐巴馬執政的2012年底,由於多項減稅優惠措施以及失業補償政策將到期,同時美國會也將削減赤字機制,導致2013年「財政懸崖(fiscal cliff)」危機,留下一記不良紀錄。2022年底GDP近26.13兆美元,但當時所累積的債務已達31.12兆美元,2023年5月來到31.8兆美元歷史新高點。果不其然,惠譽(Fitch)於同年8月1日調降美國長期外幣評等,由「AAA」調降至「AA+」,係因預期該國未來三年財政惡化、政府債務沉重且持續成長所致。而同年11月,穆迪也基於差不多的理由,將美國的展望調降至「負面」;更於今年5月16日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Aa1,為第三度被降評後,美國徹底失去三大信評機構所給予的最高級3A評級。

全文未完...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