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臺灣中小型企業之家族辦公室治理架構

字級
  |    | 

為了避免「富不過三代」的困境,愈來愈多家族企業開始思考如何建立制度化的傳承工具。近年來,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的概念逐漸受到臺灣企業關注。不同於大型企業的架構,如何打造符合臺灣中小企業需求的「在地化家族辦公室」架構,成為解決傳承困境的重要方向。

臺灣經濟發展的根基,很大程度來自於中小企業的貢獻。這些企業多半由創辦人白手起家,憑藉勤奮、冒險精神以及靈活的經營手法,逐步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步。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創辦人逐漸邁入退休年齡,傳承議題便成為中小企業無法迴避的課題。

傳承不只是「財產分配」的問題,更涉及到公司治理、股權安排、家族治理、家族成員角色定位,以及價值觀傳承。許多中小企業缺乏制度化的治理架構,僅依靠家族內部的默契與人情維繫,這種方式在第一代創辦人時或許行得通,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隨著家族人口增加、成員利益多元化,衝突與挑戰往往隨之而來。

為了避免「富不過三代」的困境,愈來愈多家族企業開始思考如何建立制度化的傳承工具。近年來, 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的概念逐漸受到臺灣企業關注。此種架構不僅是單純的財富管理,更涵蓋股權治理、稅務規劃、家族成員教育、風險管理,以及企業永續經營規劃。然而,歐美大型家族所採用的獨立家族辦公室(Single-Family Office)模式,動輒需要龐大的資金與營運成本,對於臺灣中小企業而言並不實際。因此,如何打造符合臺灣中小企業需求的「在地化家族辦公室」架構,成為解決傳承困境的重要方向。

以下將分別探討中小企業在傳承過程中常見的三大困境,並提出相應的三大解方,說明如何透過家族辦公室的治理機制,協助中小企業邁向穩健的世代傳承。

全文未完...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