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社會企業的每股影響力

字級
  |    | 

在社會患不均、生態患浩劫的議題接連發生後,節奏大亂的經濟系統早已把傳統股東至上的資本主義推向了必須痛定思痛的轉型臨界點,取而代之的將是以利害關係人為主的資本主義。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及國際商業理事會(IBC)在去(2020)年9月發布「衡量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 (Measuring Stakeholder Capitalism)」的報告內容,企圖讓社會中所有人考慮的,不是以狹隘眼光追求短期的自身利益,而是以「人」、「地球」為核心出發,追求多元利害關係人的長期利益。

世界的危機,社會企業的先機?!

思考以商業手法解決環境、社會問題的創新策略,筆者深信全球不永續的問題有多大,背後機會就有多大。世界上已經有一群實踐者在體現這樣的決心與使命,搶占爆發性成長的先機,他們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社會創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s)。像是在荷蘭致力於根除童工問題的東尼寂寞巧克力(Tony's Chocolonely)、在臺灣運用群眾募資平台推動太陽能公民電廠的陽光伏特家、獸醫師創業致力於翻轉酪農產業的鮮乳坊、在加拿大目標解決全球弱勢婦女缺鐵議題的幸運小鐵魚(Lucky Iron Fish)等。

全文未完...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