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執行長Robin Hodess來臺參加2025 ESG高峰會指出,臺灣正處於永續旅程關鍵點。從重大性新格局、數位互通到多方治理與誠信透明,這些要素將決定永續報導能否成為企業競爭力。
在全球永續報導快速演進的浪潮中,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持續扮演核心角色。GRI執行長Robin Hodess強調「衝擊重大性」,與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財務重大性」相互呼應,為企業與投資人提供更全面的視角。Robin Hodess在2025 ESG高峰會上指出,臺灣正處於永續旅程的重要時刻,數位化、互通性、多方治理與誠信透明,將是決定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永續揭露的加速器
若要讓永續資訊真正發揮價值,資訊必須「機器可讀、可互通」。傳統PDF 或紙本報告雖能彰顯企業價值,但無法滿足未來監管機構、投資人與證券分析師等的需求。唯有透過數位化,才能進行大規模數據分析,將永續揭露資訊轉化為決策依據與行動方案。企業若能在報導初期便導入數位架構,不僅能提高揭露效率,更能在國際市場上展現與先進永續準則對接的能力,更可搶占競爭先機。
重大性的新格局
Robin Hodess 也表示,永續報導的價值,來自於不同重大性視角的融合。
● GRI:專注「衝擊重大性」,揭露企業如何影響社會與環境。
● ISSB:以「財務重大性」為核心,凸顯氣候與永續因素如何影響企業財務表現。
● 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歐洲永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提出「雙重重大性」,整合衝擊與財務兩者,成為歐洲監管的基礎。
她強調,這些永續準則並非彼此競爭,而是互補共生。臺灣若能在規劃報導架構時,同步對接這些永續準則的邏輯,不僅能避免重複作業,也能提升國際投資人對其資訊的信任度。
永續報導轉化為競爭力
雖然部分新興經濟體的企業,將永續資訊揭露視為「額外負擔」。然而,Robin Hodess明確指出,高品質揭露不僅是合規的要求,更能帶來企業價值,至少包括下列項目:
● 資本市場:透明揭露是打開綠色金融與永續投資通道的「入場券」。
● 供應鏈管理:完整揭露有助於企業在跨國供應鏈中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