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正式上任,稅改政策受到矚目,除了將延續第一任期「減稅與就業法」相關稅改措施,預期也將持續調降企業稅率,以支持美國企業將生產基地回流美國,增加國家競爭力。川普新稅改政策將對在美國營運,或有赴美營運計畫的臺灣企業產生哪些影響?
美國時間今(2025)年1月20日,川普第二總統任期正式開始。隨著地緣政治問題持續升溫及川普提高關稅的政策,臺灣企業可能被迫將供應鏈區域化,並在世界各地建立區域製造基地和銷售據點,尤其是在北美地區。如果臺商計劃在美國建立新的或擴大現有業務,臺灣公司需要考慮的成本之一就是美國稅。
川普第一任稅改 減輕稅負卻也引發爭議
川普擔任美國總統的第一任期內,推動了一項重大稅改,這項稅改被稱為《減稅與就業法》(Tax Cuts and Jobs Act,簡稱TCJA)。該法於2017年12月通過, 並於2018年1月1日生效。這是自1986年以來美國最全面的稅制改革之一。這項稅改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減少個人和企業的稅負來刺激經濟增長。對於個人納稅者來說,稅改降低大多數收入階層的稅率,並增加標準扣除額,但同時也取消或限制一些扣除項目,如州和地方稅的扣除額;對於企業來說,稅改將公司稅率從35%大幅降低至21%,並引入新的稅收優惠政策,以鼓勵企業投資和資本支出。此外,稅改還對國際稅收制度進行重大調整,旨在使美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包括引入全球無形低稅收入(global intangible low-taxed income,GILTI)和基於侵蝕稅基和轉移利潤(base erosion anti-abuse tax,BEAT)的新規定,以防止企業將利潤轉移到低稅率國家。總體而言,川普第一任期內的稅改政策,旨在簡化稅制、減輕稅負並促進經濟增長,但也引發廣泛的爭議和討論,特別是關於其對財政赤字和收入不平等的影響。
川普第二任稅改延伸 續降稅並鼓勵美國製造
川普在第二任競選期間,也提出一系列稅收提案,既包含其第一任期政策之延伸,也包含一些新的措施,旨在進一步促進美國經濟成長,鼓勵美國企業將生產基地回流美國,也吸引外國企業在美國設立製造、研發中心,提升美國境內供應鏈之安全及國家競爭力。以上政策,將對已經在美國營運,或打算在美國營運的臺灣企業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