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的爆發不僅對你我的生活帶來重大改變,更對全球企業在2020年甚或未來的運營投下一枚前所未見、充滿不確定性的震撼彈。為因應疫情急速延燒,各國政府不得不採取激烈的封城或邊境管制等措施,以遏止或延緩病毒蔓延,但這些措施也導致了許多的消費行為停滯、企業營運中斷,更造成經濟重大不確定性,連帶使資產價格、股市及匯率大幅波動;再者,美國聯準會為刺激經濟而大幅降息,亦影響公債殖利率達史上新低,而信用違約交換指數動盪亦反映了企業違約可能性的增加。另外,國際油價大跌又加入攪局,全球經濟因此次病毒呈現極度動盪不安的局面。
綜上可知,這波疫情造成各界始料未及的衝擊,對絕大多企業而言,過去可能未曾面臨如此程度的不確定性及風險。本文將探討在目前環境下所面臨的評價不確定性之處理,並討論疫情對於財務報告中涉及公允價值衡量之項目所帶來的影響;並針對現況給予評價人員及企業管理階層一些提醒。
公允價值定義及評價不確定性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3號「公允價值衡量」(IFRS 13)
對於公允價值之定義為「於衡量日,市場參與者間在有秩序之交易中出售資產所能收取或移轉負債所需支付之價格」,其為市場基礎之衡量。一般而言,價值結論係基於評價基準日時市場參與者對於標的所作之假設,而產生最適切之估計值,其未必成為最後實際成交的金額。依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發布之評價實務指引第二號「評價不確定性」定義,評價不確定性係指在相同條件及市場下,價值結論不同於評價基準日移轉標的資產或負債可得之價格之可能性。大多數市場價值之評價結果均存在此等不確定性因素,評價不確定性產生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