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之永續投融資規模持續上升,企業永續評鑑(ESG評鑑)所扮演的角色將愈形重要。以臺北大學去(2024)年技術移轉給臺灣指數公司之「臺灣永續評鑑」為主體,衡量企業永續價值,進一步建構ESG關鍵績效指標,作為投資人進行企業議合或盡職治理時之參考依據。
目前全球之永續投融資(同時考量環境、社會及治理等ESG表現與財務表現)規模持續上升,已經逐漸成為金融機構的主流策略。雖然川普政府不斷地在ESG上退縮,但這反而是各國發展企業永續的契機:首先,主管機關得以精進其永續法規,以避免過度管制或過於繁瑣的問題,持續促進永續發展並同時提升企業競爭力;公司則可以專注於將資源投入於具有財務重大性並能提升公司長期競爭優勢的永續作為;投資人則可以投資於那些ESG表現優良但股價卻在這段期間被低估的長期投資標的。諸此種種發展,作為上述基礎的企業永續評鑑(ESG評鑑)所扮演的角色將愈形重要,不但要確實辨別企業ESG績效,並且對於產官學提供優質之政策意涵。
因此,本文期能以臺北大學所建構並於去(2024)年技術移轉給臺灣指數公司之「臺灣永續評鑑」為主體,介紹其如何衡量企業永續價值以建構ESG關鍵績效指標,以及其政策意涵。
獨創永續評鑑模組 臺灣永續價值指數發布
臺北大學於企業永續教學與研究已經深耕超過二十年,並於2016年5月27日主辦臺灣財務金融學會(Taiwan Finance Association,TFA)年會暨國際研討會(主題為金融與美好社會(Finance and the Good Society)),並發布與國際企業社會責任(CSR)評鑑接軌之我國第一支企業社會責任指數,深受與會專家學者、業界菁英、校內外師生、財經專業機構高度的肯定與關注。
在此基礎下,為了因應全球企業永續發展趨勢,臺北大學於2018年設立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致力企業永續發展之產官學研究,融入國際企業永續倡議、標準與指引,並考量在地化內涵(譬如國內企業永續法規與指引、公開資訊觀測站ESG相關裁罰資訊、中文化為主之企業永續揭露等),獨創出SEED企業永續評鑑系統 (S:Social;E:Economic;E:Environmental;D:Disclosure),建構「臺灣永續評鑑」模型與衍生出相關模組,包括如:臺灣永續評鑑—SEED完整模組、臺灣永續評鑑—友善環境模組、臺灣永續評鑑—中小企業模組、臺灣永續評鑑—氣候變遷模組、低碳模組等。
2019年11月28日,該指數正式命名為「臺灣永續價值指數」(Taiwan Sustainability Value Index;TWSVI),並由國際知名指數公司S&P Global 進行嚴謹計算與維護,正式公布於S&P 官方網頁、Reuters 與Bloomberg,持續呈現優質的績效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