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管會為因應國際淨零趨勢,持續建立可促進綠色及永續金融市場有效運作之架構及基礎,繼綠色金融 2.0之後,更進一步於去(2022)年 9月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3.0」,藉由資本市場的綠色行動,發揮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引導企業重視 ESG議題,促成投資與產業永續發展之良性循環。
本期封面專題「綠色金融 永續先行」,邀請金管會證期局張振山局長說明金管會近期推動之「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3.0」、「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等政策重點;而為協助金融機構更精準評估企業授信戶之 ESG績效,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建置了「企業
ESG資料平台」,專題也以專文說明推動成效與未來規畫;金融科技助力綠色金融發展,「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的創新與應用」介紹目前資本市場中,運用金融科技創新的綠色金融商品與服務。
此外,本期也邀請國泰世華銀行現身說法「金融業的綠色投融資與企業因應」,看金融機構如何發揮前瞻影響力,促成經濟零碳轉型;「我國金融業氣候變遷壓力測試之現況與因應」則探討國內外金融業氣候變遷壓力測試現況和發展;「永續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探討」介紹具
ESG連結特性之金融債務工具如何適用 IFRS
9「金融工具」之會計處理,企業於發行或投資與永續相關的金融商品前,應先行評估對財報之影響,才能發揮促進永續發展之力量。
近來多起美歐銀行相繼爆發危機,雖未如
2008年雷曼兄弟因巨大槓桿,在短時間引爆一連串骨牌效應,造成全球金融海嘯,卻也令人憂心,這些看似不相干的金融危機究竟只是冰山一角的「特例」,或有可能引發全球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本期專文「從財報面分析本波美歐銀行危機的成因」,從經營面與財報面檢視危機成因,雖不致演變為全球性的系統性危機,但負面影響仍在持續中,各界須謹慎看待。
隨著 ESG
受到全球重視,企業發布永續報告書揭露其永續相關作為,已蔚為趨勢。近來各界開始正視企業透過揭露不實資訊進行「漂綠」,永續報告書這類的非財務報導資訊如有不實,是否構成證交法資訊不實之法律責任,又內容不實之判斷標準為何?本期專文「永續報告書內容不實的法律責任」將有詳盡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