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黑天鵝頻傳,全球經濟仍處於幽暗的隧道中;然而,隨著年底Fed升息,意謂美國經濟已駛出隧道,邁向光明。但今(2017)年初川普上任,英國即啟動脫歐、而義大利公投後是否也會埋下脫歐種子;緊接著,德、法大選結果是否有新變數;中國經濟結構再平衡會有何影響?全球財經風向球將飄向哪裡?臺灣景氣看得到春燕?
美經濟持續回升 再成為全球引擎
美國聯準會(Fed)在去(2016)年底宣布升息一碼,聯邦資金基準利率將從現行的0.25% 至0.50%區間,提高至0.50%至0.75%水準,這也是繼2015 年底以來,美國再度升息。Fed在此次升息中也透露出今年將啟動升息循環。若衡酌美國經濟成長率、就業報告、房市指標呈現樂觀;加上美國企業的庫存水準偏低,有機會帶動訂單需求之外;更有利於全球生產設備的投資、發揮經濟火車頭的功能。再者是,若「川普經濟學」發威,有可能終結「低利率」「低通膨」與「低成長」的三低現象,進而成為全球經濟火車頭。
此外,川普擴大基礎建設、中國大陸為確保GDP而擴大基礎建設投資,以及國際經濟逐漸好轉下,原物料價格將告別往年低迷,也有利於新興市場景氣復甦。詳言之,原油價格自2014年中期以來的開始崩跌,在去年初創下十二年來新低;但10月中旬布蘭特原油一度飆破每桶53美元的新高價位、鋼鐵生產成本大漲、美國農業部下調今年末小麥與玉米總產量與庫存,勢將帶動「黃小玉」波段大漲,原物料行情可待。
不確定因素 將成為經濟發展阻力
要注意的是,經濟政策往往利弊互見,鑑於全球化所帶來的失業潮及所得分配不公等負面影響。歐洲及美國大選均反映出一股民粹力量的大反撲。今日如此,未來恐難抑止;政治事件及恐攻危機層出不窮,將成為2017年經濟發展的阻力。
民粹主義反撲 歐盟前景堪憂
迨自英國脫歐、首相卡麥隆請辭;川普當選入主白宮;義大利修憲公投未過,總理倫齊宣布辭職下台,未來也可能啟動脫歐公投。這幾件大事莫不跌破一堆專家眼鏡,並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已。緊接著,英國於今年3月底前將根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啟動脫歐談判,至少需時二年完成;但依現況看來,脫歐過程問題重重,能否順利,尚屬未定之天。而德國大選今年登場,「梅克爾時代」是否會步入終結?法國亦將舉行總統大選;在此期間,支持反歐盟和反難民的勢力將聞風崛起。眼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歐盟前景多舛,歐元區也爆發資金撤離潮,截至去年9月,已有高達5,288 億歐元淨流出,而歐元兌美元匯價來到1.04,也寫下近十四年的新低;依此,今年匯價恐怕跌到1:1水準,歐元區也將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前景堪憂。
川普貿易保護 燃貿易戰硝煙
川普強烈主張貿易保護、反全球化及自由化;尤有進者,他又任命《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作者那法洛(Peter Navarro)擔任新成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National Trade Council)主席。那法洛向來對中國持強烈鷹派立場,未來可能執行川普的貿易保護政策。據悉,川普將對所有進口產品課徵最高10%的一致性關稅,以提振美國製造業。如此一來,會遭致出口國的反彈而陷入一場貿易大戰,並導致美國消費品的成本大增。再則限制貿易自由的結果,將壓抑生產力、經濟增長和創新,甚至點燃貿易戰硝煙,對全球經濟成長相當不利。
中國經濟改革 推結構再平衡
中國大陸於2013年躍升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 其GDP占全球經濟占比在2015年已達到15%,有望超越歐元區。換言之,其對全球經濟重要性及影響力舉足輕重,實不容小覷。但中國大陸經濟卻持續走緩,去年前三季經濟均為6.7%,全球預估值約為6.7%;今年仍有陰霾,如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2016)指出,中國大陸經濟目前正面臨「三期疊加」的挑戰,第一期為「經濟增長換擋期」,也就是經濟增長速度正處於下行階段;第二期為「結構調整的陣痛期」;第三期則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