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能源政策與 退出巴黎協定的衝擊

字級
  |    |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在氣候變遷議題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自巴黎協定於2015年通過以來,美國的立場和政策變化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巴黎協定的核心目標是將全球升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上升攝氏1.5至2度範圍內,並要求各國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終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然而,美國在氣候政策的反覆態度,特別是在川普政府時期,使得國際合作和協議的執行面臨挑戰。

川普於今(2025)年初再次執政,美國又再度退出巴黎協定,並進一步簽署多項行政命令以推動美國化石燃料產業的發展,主要包括:放寬化石燃料鑽探的限制、停止對再生能源的支持。川普新一波對氣候政策的操作,將為全球帶來哪些衝擊?

川普支持「美國能源獨立」新能源政策發展化石燃料業

川普政府在2017年首次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理由是該協定對美國經濟造成不公平的負擔。隨後,在拜登政府任內,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並致力於推動淨零排放目標。但是隨著川普於今(2025)年初再次執政,美國又退出巴黎協定,並簽署多項行政命令以推動化石燃料產業的發展,主要包括:放寬化石燃料鑽探的限制、停止對再生能源的支持。

1. 放寬化石燃料鑽探與相關措施:

阿拉斯加擁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能源政策的關鍵地區。在川普的政策下,大幅放寬阿拉斯加地區的監管,允許大規模的化石燃料開發。此舉可以增加美國的能源獨立性,並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與就業,但卻會對全球減碳努力構成威脅,同時衝擊當地生態。

川普政府的能源政策核心是「美國能源獨立」,因此他不僅退出巴黎協定,還大幅放寬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產業的監管,其中,阿拉斯加地區的化石燃料開發計畫是一項關鍵政策。川普政府開放更多區域的鑽探許可,如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ANWR),以供石油與天然氣開發,並降低企業的環境影響評估標準。川普還簽署有多項能源相關行政命令旨在大幅增加美國國內化石燃料的生產與供應,並加速能源基礎設施的開發與許可程序。其中,三項核心行政命令:「全國能源緊急狀態宣告」、「釋放阿拉斯加的資源潛力」,以及「釋放美國能源」,明確展現川普政府推動美國能源獨立的企圖。

這些命令要求美國能源部、內政部、環保署、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等機構移除現行監管障礙,並優先批准各類能源與基礎設施計畫。此外,行政命令中還包含擴大液化天然氣出口、簡化許可程序、解除多項碳減排法規,以及撤銷拜登政府於2021年至今年間實施的多項環保政策,例如:「氣候變遷支持辦公室設立令」與「聯邦再生能源產業推動令」。川普政府認為,他的上述行政命令是為了促進就業、降低能源價格,並強化美國的能源安全。然而,這些政策可能會面臨來自環保團體、國際社會,以及部分州政府的挑戰,並可能對全球減碳目標造成重大影響。

全文未完...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