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揭露的發展與因應 「國際永續準則概況介紹」研討會座談紀實

字級
  |    | 

為了協助國內企業瞭解ISSB 準則制定的近況,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於日前舉辦「國際永續準則概況介紹」研討會,特別邀請IFRS 基金會成員Ms. Katie Schmitz Eulitt說明ISSB 的現況,以及徵求意見稿的初步審閱結果。為了解從編製者的實務角度,將會有哪些值得討論的議題,研討會之上半場座談,由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王怡心董事長主持,邀請金管會證期局黃仲豪組長、Deloitte 亞太地區氣候與永續確信負責人Mr. Ho, Brian Chi Kuen,及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于紀隆永續長,共同向Ms. Schmitz Eulitt 提問,以下為與談人提問,Ms. Schmitz Eulitt 回答。

Mr. Ho, Brian Chi Kuen :ISSB 預計兩號準則將於明年發布,將會對公眾與全球帶來哪些影響?

Ms. Schmitz Eulitt:個人認為ISSB 準則的發布,帶來報導編製巨大變革,原本由報導編製者自行拼湊框架的自願揭露,難以提供對投資人決策有用的資訊,並且對編製者來說也是個負擔。而ISSB 的準則促進報導的簡化及合理化,公司將可運用適當的工具與相關利害關係人溝通。我們會持續簡化、合理化報導的架構,減輕報導編製者的負擔,雖然起步時會面臨較為陡峭的學習曲線,不過長遠來看對所有人都是有利的。

Mr. Ho, Brian Chi Kuen:目前亞太地區及臺灣已有許多公司編製永續報告,且有TCFD氣候相關揭露,建議如何與ISSB 準則的揭露框架接軌?

Ms. Schmitz Eulitt:我們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公司依SASB 及TCFD 編製報導。高盛今年曾發表一個調查報告,2015 年時TCFD 尚未出爐,SASB 剛有暫定架構,因此還沒有任何公司使用,公司編製報導幾乎使用GRI,時至今日,以標普全球1200 指數為例,使用GRI 的公司數目並未下降,使用SASB 與TCFD 的公司增加,這凸顯不同報導框架間的互補性。許多企業已經著手永續報導的編製,其永續相關數據的內部控制還未臻成熟,因此提升內部控制品質至與財報相同,是接下來企業短期內較大的挑戰之一。企業投資於內部控制,對於數據會有更好的管理與理解,並且有助於達成報導的確信,尤其目前各界對於確信的期待,已接近財報的查核。

于紀隆永續長:在準則徵求意見稿中,要求編製者同時對外揭露永續報告與財務報告。目前臺灣財報公布時程將縮短至75 天,永續報告則是年底後6 個月發布。分階段消除報告發布的時間差是否可行,以及您的觀察為何?

Ms. Schmitz Eulitt:您提到報告時間差的情形,不是臺灣獨有,在其他資本市也有相同的挑戰。我們也瞭解在報告的第一年很難完全消除時間差,因此分階段要求縮小時間差距是必要的,並且不同資本市場依其規模也會有不同的評估。這個議題在我們所收集到的意見函被廣泛提及,因此正在審慎考慮如何因應這個挑戰。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