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挑戰 「繼續經營」假設

字級
  |    | 

一般企業財務報表編製,通常係基於「繼續經營」假設,於新創企業與一般企業都適用。亦即,假設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後,至少12 個月內能夠繼續經營,而不會解散清算。傳統上,會計師對受查單位的繼續經營假設有疑慮之查核說明,常被用來當作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前兆。但是,自2019 年起,全世界各組織紛紛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襲擊,以及氣候變遷對經營環境的影響,企業可能無法預估一些立即性實體風險的發生與影響,如同巨浪覆蓋無法閃躲。因此,促使企業從環境、社會、治理(ESG)的角度,來審慎評估企業繼續經營的能力。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正驗證氣候變遷10 大衝擊第10項「人體健康影響」。如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說法,氣候能透過不同機制,直接或間接造成人類死亡; 例如間接經由空氣污染等途徑,導致心血管、肺部、腦部損害與癌症。自從2019 年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有些企業和組織開始評估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和機會。在疫情嚴峻期間,有些公司實施在家辦公(work from home),就會改變主管與員工的個人辦公方式和工作地點,每人分散在各點,大家要能團隊合作且發揮績效,自然成為工作的挑戰;此外,產品銷售與服務模式也會朝向「零接觸」商機發展。

全文未完...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