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報告是投資人瞭解企業財務資訊的最重要管道。依據現行證券交易法第36條規定,上市櫃公司於每會計年度終了後3 個月內,或每會計年度第一季、第二季及第三季終了後45 日內,需公告並申報經會計師查核(核閱)的財務報告。編製正確而詳實的財報是企業的責任,而隨著科技進步,如何與時俱進研究採用新的財報格式,讓上市櫃公司的財報無論在監理效率、應用便利性,及資訊國際化等方面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則是主管機關的重要課題。
網路普及後,電子書取代紙本財報
資本市場發展初期,資訊尚未進入數位化年代,上市櫃公司是以紙本的方式提供財報,投資人需至證券商營業大廳,或是證交所投資人閱覽室索取,對投資人而言耗時費力,資訊取得不甚方便。
當電腦及網路逐漸普及後,證交所配合主管機關推動電子資料網路申報,於民國(以下同)88 年7 月建置「股市觀測站」網際網路版,而後於91 年8
月建置「公開資訊觀測站」網站,作為申報作業單一窗口,以及資料查詢單一網站。投資人無論是在家中、辦公處所或是任何地點,只需透過瀏覽器連上公開資訊觀測站,即可下載上市櫃公司最新財報電子書,或是87
年第四季起的歷史財報電子書。
電子書下載取代紙本索取大幅提升財報取得的便利性,突破空間(任何地點只要能上網即可下載)與時間(可下載歷史財報電子書)的限制,對於當時的投資人已是莫大的福音。然而,
電子書多為PDF或WORD等文件檔案,只適合直接閱讀,但難以透過程式工具進行資料處理。投資人若想要比較某家公司多期財報,或是同時比較多家公司某季度的財報,就必須逐一下載檔案,再將所需的會計項目以人工方式輸入至其它軟體(如EXCEL),方能進行分析比較,不僅費時費力,且過程中亦難保資料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