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 2019 年發生 COVID-19 疫情後,全球經濟思維與商業式產生巨大的改變,從注重「有形價值」逐步朝向「無形價值」概念;亦即,全球資本市場的資訊揭露規範,新經濟價值鏈亦整合環境、社會、治理(ESG)三大面向的生態系統。二十一世紀的企業必須重視其競爭力與永續價值,具有面對社會和環境改變的適應能力,以及針對重要無形資產的管理能力。
金管會於 2020 年 8 月公布「公司治理 3.0
—永續發展藍圖」,規範上市櫃公司為提高永續報告書資訊透明度及促進永續經營,增列須採用美國永續會計準則理事會(SASB)準則揭露相關資訊,每種產業皆有專屬 ESG
相關揭露項目,並於今(2023)年要求實收資本額達新臺幣 20
億元之上市櫃公司編製並申報去(2022)年度永續報告書。因此,鑑別公司「主要營收」與「產業類別」,成為揭露永續資訊的首要策略考量,公司治理單位與管理階層必須正視公司的主要營業收入項目,以客觀地鑑別所屬的產業類型。
我國產業類別相關規範
我國上市櫃公司判定其產業類別,主要依據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產業類別劃分暨調整要點,目前公開資訊可找到公布日期為民國 102 年 11 月 21
日版本。該要點係參酌行政院主計處編製之「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主要依據最近公司二個會計年度之財務報告,所經營任何一項業務之營業收入占其全部營業收入之比率超過
50%以上者,來鑑別其產業類別;另外,還有「綜合類」與「其他類」為產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