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集團是韓國最知名且最大的集團企業(Chaebol,財閥),同時也是韓國經濟的重要支柱,集團的收益占全韓國GDP超過20%,在股票市場的市值也占超過20%。旗下子公司於2014年時便已超過85家,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三星電子,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機供應商與晶圓代工廠之一。
企業社會責任 人人不平等?
然而,三星電子近期事件頻傳,今(2016)年8月10日,三星電子所使用的化學物質對員工所帶來的職災,在韓國政府及三星電子未積極處理下再度浮上檯面。此外,8月中旬正式開賣的最新手機Galaxy
Note
7,在9月開始頻傳電池爆炸的案例,也使得三星電子大量召回手機,但依舊未找到問題的完整解決方案。值得一提的是,這兩起事件都與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相關,但在股票市場的反應卻是差異甚大。其股價趨勢如圖一,職災事件對於三星電子股價幾乎無任何影響(週報酬為-0.06%),然而,手機電池爆炸卻使三星電子股價,自8月24日第一起爆炸案傳出後至9月12日下跌14%(股價的低點),即便去除大盤報酬,跌幅亦有11%。由於三星電子大量召回手機與相關處置,使得股價有明顯之回升;但10月上旬Galaxy
Note 7又傳爆炸,主要原因是出在電路板,而非之前電池,三星電子乃宣布全球停售、停換Note
7智慧手機,並建議消費者立即關機停用,以及提供退貨與換購。此事件讓Note 7走入歷史,也造成三星電子股價在三日內(10月10日至12日)下跌10%。
上述的觀察,也說明投資人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看法,會因利害關係人而有所差異。
Note 7的爆炸事件
8月中旬上市的Note
7是三星電子2016年主要的旗艦型商品之一,然而在三星對外宣布出貨量好,甚至呈現缺貨狀態的同時,8月24日傳出韓國境內第一起手機爆炸事件。三星電子第一時間便對外宣告爆炸原因為電池自燃,爾後隨著爆炸事件頻傳,三星在官網坦承此次電池自燃問題是「一個非常罕見的製造過程失誤」。提供電池的廠商便是三星集團旗下企業三星SDI,有趣的是,SDI同時也是蘋果iPhone
7的電池供應商,蘋果發言人先前也對《華爾街日報》表示:「蘋果並未使用三星Note
7這次所回收的電池款式,蘋果的所有產品都使用最高品質標準,沒有這類瑕疵。」這次Note 7的爆炸事件也讓蘋果逮到機會挽救先前被看衰的iPhone
7銷售前景。三星已經暫時將SDI的電池排除在Note 7系列的原件組合之外,改採由日商TDK投資的中國電池製造商所供應的電池。
品管疏失釀禍
針對此次爆炸事件,科技產品分析師與相關人士也揭示三星電子此次發表Note
7的可能決策疏失。因為電池製程與機件組合而導致的爆炸,絕對是品管上重大的疏失,過往知名品牌的手機的確出現過螢幕或按鈕上的問題,但從未發生過會直接傷害消費者人身安全的缺失。三星此次犯下如此驚人的錯誤,讓人不禁懷疑三星「是否因今年蘋果iPhone
7缺乏特殊亮點,意圖先推出旗艦商品搶奪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而犧牲確實的供應鏈品質管理與產品測試?」
積極應對 補救品牌信心
三星電子對於此次事件的處理較為積極,9月1日(第一起爆炸案一周內)立即對外宣布停止銷售,並召回250萬支手機。三星在問題發生後,立即承認錯誤並全額承擔成本,企圖挽回三星品牌的名譽。這次召回的成本,彭博社預估三星電子大約會損失22.5億美元的營收,遠高於三星電子起初所估算的10億美元的替換成本。三星電子於爆炸事件後大量出售所投資企業(包含ASML、夏普)之股票,甚至將印表機部門出售給惠普(HP),共套現約22億美元,三星電子雖然對外聲稱此次拋售資產套現是為了更專注本業,但也很難讓人不與此次爆炸事件所需付出的後續成本做連結。實際上,因爆炸事件而降低品牌的名譽所造成的傷害與成本,絕對會高於帳面上所估算的22.5億美元,因為消費者對於品牌信心的下滑會衝擊的是長遠營收表現,特別是在手機這個競爭極度激烈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