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稿之際,全球氣候峰會COP 29甫於緊張的氣氛中落幕。於COP 29召開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2024年《排放差距報告》,預計全球2100年平均氣溫將比工業時代前水準高出3.1℃,與「巴黎協定」設定控制升溫1.5℃內的目標超出甚多,數據著實令人心驚。
淨零,是永續唯一解方。在淨零路徑上,透過氣候相關揭露,掌握氣候變遷對企業的影響,進而管理氣候風險,實踐減碳目標。本期封面專題「氣候相關揭露」,以「政策」、「策略」、「實戰」三面向探索氣候相關揭露之因應。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彭金隆主任委員接受本刊專訪,分享金管會如何透過金融市場力量,深化我國永續發展並支持淨零轉型;國家發展委員會則以專文說明臺灣淨零轉型戰略規劃及執行現況。臺北大學李育明教授則從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來探討企業如何進行溫室氣體管理,降低氣候風險;美商鄧白氏以個案說明企業如何透過氣候變遷風險模型數據,結合營運與財務數據,分析所屬的氣候風險程度。
我國將以直接採用方式接軌IFRS 永續揭露準則,於2026 年首次適用之IFRS 永續揭露準則須包含IFRS S1「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之一般規定」及IFRS S2「氣候相關揭露」。IFRS S2 以「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項核心內容,提供企業更明確的氣候資訊揭露指引,本期封面專題實戰篇邀請第一金控與台達電子,分別就「策略」及「指標與目標」兩大構面進行永續報告書揭露實務分享。
「氣候變遷因應法」明確將徵收碳費入法,環境部已於今(2024)年8月底完成碳費制度三項配套子法,而備受各界關注的碳費費率也於10月正式出爐。因應碳費制度上路,企業必須儘早掌握碳費與碳權之規劃,本期特別企劃-碳權與碳費,以「不可不知的碳費計算申報與自主減量計畫」、「三分鐘圖解碳權投資」兩篇專文,分享碳費收費計算申報、自主減量管理計畫之申請,以及碳權相關專案投資的評估與規劃,盼能有助企業整體減碳策略考量,落實永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