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重大性的產業分析

字級
  |    | 

雙重重大性之揭露並非一體適用,由於各產業的營運模式、資源依賴、法規風險與社會期待各異,因此需根據產業特性設定評估標準。根據S&P Global產業指引,協助企業做出更精準的資源配置與策略管理,藉以銜接國際準則相關要求,強化企業永續報告的完整性與決策價值。

在永續資訊揭露日益制度化的背景下,企業不僅需揭露對其自身財務表現具影響的重大議題(財務重大性),亦須揭露其營運對外部環境與社會構面造成影響的重大議題(影響重大性),此即「雙重重大性(double materiality)」的核心概念。根據歐洲永續報告準則(Europe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ESRS),企業須從財務重大性與影響重大性兩方面辨識永續風險與機會,並據此揭露相關管理方針與績效指標。

然而,雙重重大性並非一體適用,由於企業所處產業的營運模式、資源依賴、法規風險與社會期待各異,因此需根據產業特性設定評估標準。S&P Global在其Materiality Methodology報告中指出,雙重重大性分析的首要步驟,即是辨識哪些議題對該產業構成明顯的財務風險,或是它們的營運對外部環境與社會有造成重大衝擊的議題,以此作為企業判斷基礎,有助提升企業之間或跨年度比較的可比性與一致性。

有鑑於雙重重大性對於永續報告書的關鍵影響,本專欄已陸續進行系列介紹。5月號探討公司永續報告書如何運用雙重重大性分析,7月號則探討雙重重大性所涉及的方法論及應用,介紹企業如何結合定性與定量分析,落實重大性判斷與永續議題管理。本文則介紹S&P Global之產業指引,協助企業做出更精準的資源配置與策略管理,藉以銜接ESRS、GRI等國際準則要求,強化企業永續報告的完整性與決策價值。

掌握產業指引 強化永續報告的價值

在進行雙重重大性分析時,企業除了需依據自身經營模式與價值鏈特性評估外,更需參考其所屬產業的指引與常見雙重重大議題。不同產業面臨的環境與社會風險具有差異性,因此制定產業特有的重大性判斷架構,已成為國際準則制定者與評比機構的重要方向。本文參考S&P Global之產業指引,探討各產業雙重重大議題分布,以及跨產業常見重大議題對照表,協助企業掌握重要趨勢與評估邏輯。

製作企業重大性矩陣圖

根據S&P Global的重大性矩陣,各產業的關鍵議題通常分布於「財務重要性高」且「影響重大性高」的右上象限。當企業進行重大性評估時,議題之排序與視覺化是呈現重大議題的關鍵步驟,藉以幫助企業聚焦在具影響力的永續議題,並作為永續策略制定的依據。

根據S&P Global的做法,排序與矩陣製作主要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建立重大性議題的起始清單,S&P Global將企業永續議題彙整為22個重大性核心議題(materiality core subjects),這些議題是從其企業永續評鑑(CSA)中的50 多項評分準則整併而來,涵蓋環境、社會,以及治理與經濟三大面向,並可視需要加以調整。例如,金融業可將「社會與社區關係」調整為更具產業意義的「金融普惠」,以反映產業特定議題。第二階段是評估與排序,即每一項重大性議題都需進行外部影響(放在矩陣縱軸)以及內部影響(放在矩陣橫軸)評估。第三階段則是繪製重大性矩陣(materiality matrix)。在完成評分後,每個議題會有一組得分數值,橫軸為議題對企業價值創造的影響(內部),縱軸為議題對社會與環境的影響(外部)。另外,企業可以利用圓圈大小呈現該議題在產業內的重要程度、被揭露頻率、或利害關係人關注度等,由此方式形成「重大性矩陣圖」。而位於右上象限的項目即被視為雙重重大議題,通常也是企業應優先揭露與制定應對策略的重點項目。

全文未完...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