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國內外情勢變化及國家發展需求,政府引導國內外資金回流,投入國內公共建設及產業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活水,「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引導資金投入我國淨零永續建設,發揮金融支持產業,產業回饋金融的綜合效益,造就綠色經濟循環。
近年來氣候變遷嚴峻、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增加,全球正遭遇嚴峻的挑戰。為避免極端氣候形成「新常態」,積極因應氣候風險,國際已然掀起低碳、綠色及永續趨勢。各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相關政策,盼以資本市場力量帶動產業綠色轉型,促成投資及產業追求永續發展之良性循環,邁向永續淨零,達成聯合國《巴黎氣候協議》承諾減碳目標時程,將全球溫度升幅控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
臺灣長期貿易順差,超額儲蓄持續累積,民間資金充沛,尋求國內優質投資管道。政府因地制宜啟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下簡稱「兆元方案」),架構院層級公私協力平台,下設促參工作小組、法規調適小組兩大任務編組,透過創新促參推進機制、優化投入公共建設投融資條件、增加公共建設相關金融商品等三大策略主軸,結合新設立的促參專案辦公室及資本市場服務團兩大專業輔導團隊,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國家建設,創造政府與民間雙贏。
為響應國際淨零及永續趨勢,協助我國企業對接國際供應鏈,並朝低碳、零碳轉型,兆元方案三大政策主軸亦規劃淨零永續相關措施,藉由前端的淨零國家建設的直接投入,中介端的綠色貸款融資保證,末端的綠色金融商品投資等,引導民間資金投入我國淨零永續建設,發揮金融支持產業,產業回饋金融的綜合效益,造就綠色經濟循環。
擴大促參案源 深化永續轉型
為積極推進民間參與國家建設,透由創新促參機制的運作,各中央部會將從國家建設計劃源頭,盤點適合民間投入案源,審理以促參方式辦理之可行性,並由院層級專案會議協調及統籌、促參工作小組的討論,跨部會調適促參重要課題。
為扣合淨零永續的國家政策方向,發揮政策綜合效益,經由院層級專案會議的運作,政府機關、金融相關公會等民間團體,以及工程、財務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已擇定再生水廠、本島大型之海水淡化廠、臺水降低漏水率計畫等永續水資源建設,原則以促參方式推動;後續亦將持續盤點其他重要項目,逐步擴大永續淨零促參案源。
自2024年7月18日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提出兆元方案以來,截至今(2025)年9月底,已促成逾150件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簽約,總金額逾1,900億元。其中,包含再生水廠、海水淡化廠等水資源永續發展建設,以及地熱發電、智慧綠能科學城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場充電樁及轉運站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等綠色能源與淨零建設相關建設。這些推動成果顯示,促參不再是單純的「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而是帶動國家建設創新、導入綠色理念的重要模式。由國家建設的最前端導入民間資金參與,完善綠色建設及創造相關就業機會,加速臺灣永續淨零轉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