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淨零轉型趨勢,金融業在永續發展中扮演關鍵推手。金管會於2024 年底發布第二版《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為永續揭露與資金流向提供一致標準,有助金融機構強化風險管理、提升議合效率,並引導資金投入具永續效益的活動。本文將探討指引在金融端的實務應用及其對企業轉型的影響。
面臨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金融業已成為推動永續發展與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隨著永續投資需求增加,金融機構不僅是資金提供者,更是引導企業朝向低碳轉型的關鍵推手。在淨零轉型的浪潮中,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攜手相關部會於2024年12月31日發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下稱「永續經濟指引」或「指引」)第二版,為企業與金融業提供了具體的永續揭露框架和指導原則,協助金融機構在金融活動過程中有明確的永續參考指標及轉型議合依據,確保投、融資或服務對象之經濟活動符合永續標準或轉型要求。
永續經濟指引核心目的在於確保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向真正兼具環境目的及社會保障的項目,隨著指引推出,臺灣金融業積極規劃將其納入業務決策中,並在議合過程開始參考指引的技術篩選標準,逐步實現綠色、低碳的發展目標。這不僅有助於提升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也為企業轉型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目標與資金支持。本文將深入探討臺灣金融業如何應用《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並分析指引在轉型計劃與轉型授信中的實際應用,結合臺灣與國際案例,探索未來金融業如何在淨零轉型中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
金融業在永續經濟指引的角色
永續經濟指引中金融業相關內容,主要針對「放款」、「投資」、「資產管理」、「產物承保」四大活動進行規範,提供金融業永續占比計算方式,並鼓勵參考指引進行投融資評估及決策、商品設計及與企業議合,將資金導向致力於減碳及永續的經濟活動。
指引第二版適用的產業範圍擴大至五大產業(製造業、營造建築與不動產業、運輸與倉儲業、廢棄物清理及資源回收業、農林業),占臺灣整體金融業2023 年底授信佔比約64%,未來也將持續擴大適用的範圍與範疇。金融機構可根據當前指引中所列經濟活動的技術篩選標準(Technical Screening Criteria,TSC),針對投融資對象及金融商品進行評估。以下以授信為例:
一、金融機構可將指引作為制定授信標準的參考之一,納入信貸評估流程,註記融資項目的永續符合程度作為日後議合參考。
二、金融機構可運用指引對授信項目的永續風險進行量化,並通過授信部位中各產業的適用及符合比率計算,來衡量貸款的環境影響,確保其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三、定期檢討指引的執行成效,並對尚未符合或轉型中的融資項目進行風險調整或重新評估,並追蹤其轉型情形,進一步強化風險管理和盡職調查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