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與永續共好 發揮大學影響力-專訪國立臺北大學李承嘉校長

字級
  |    | 

近年來,臺灣各大學對於ESG 議題之投入不遺餘力,除了透過相關研究計畫走入社區及偏鄉,推動當地的文化互相協作外,也積極建構綠能校園,推動節能減碳。《會計研究月刊》特別邀請國立臺北大學李承嘉校長分享臺北大學如何將低碳消費帶入生活,深耕三峽在地文化,以及發展永續評鑑指標,發揮大學在ESG 的影響力。

Q:臺北大學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負碳商店,引導消費者從日常生活中累積碳資產,請談談開設的緣由,且自2019 開店至今,有哪些具體成果?

A:為鼓勵師生與社區民眾從日常開始建立低碳生活習慣,由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帶領團隊,建構負碳商品與個人碳交易資訊系統,與全家便利商店產學合作,推出「MyCarbon Asset 在全家」試行計畫,結合會員積點,引導消費者從隨手消費中累積碳資產。該計畫自2019 年底推出以來,已累積超過千位會員開設個人碳帳戶,並獲得「2021 台灣永續行動獎」,引起各界重視和關注。

2019 年底首家負碳商店-北苑店正式開張後,研究團隊比較第一季負碳專區商品和前一年度同期銷售情形,平均每週增加逾一成銷售量;實際參與消費者問卷也顯示,100%消費者認同企業推出負碳商品是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93%認同購買負碳商品以善盡個人社會責任;64%願意因為負碳商品改變消費選擇。去(2021)年底全家便利商店更在臺北大學校內開設第二家負碳商店-心湖店,希藉由長期成果,讓更多廠商重視碳排議題,彰顯企業社會責任,進一步帶來商業績效。全家便利超商協理王瑞峯表示,全家加入這項實驗,儘管商品品項有限,但看見臺北大學師生和社區民眾熱烈支持,累積豐厚成果,如今再開設第二家分店,同時增加更多負碳商品,期待能有更亮眼的成績,進而推動到其他地方。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