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 年巴黎峰會到去(2021)年格拉斯哥氣候峰會(COP26), 近年各國更積極因應氣候變遷及加速淨零碳排承諾。去年的COP 26, 除了原本2050 年淨零碳排外,會議中提出更積極的減碳目標,包括2030 年較2010 年減少45% 的溫室氣體排放。此外,400 多家金融機構加入「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承諾動員 130 兆美元,致力推動永續金融,透過資本市場引導經濟轉型為淨零發展模式,並承諾在 2050 年之前,透過資產組合的調整,達成淨零排放之目標。臺灣也正積極部署,蔡英文總統亦宣示,臺灣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之目標,國家發展委員會在今(2022)年3 月底公布淨零碳排的路徑圖,這是國家意志的展現,也是企業邁向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挑戰。
從國際推動永續發展歷程與脈絡,及目標達成迫切性來看,各國推動減碳的步調將會越來越快,因此,企業不能再心存僥倖,或停留於觀望階段,減碳轉型已是攸關產業發展及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絕對需要企業的正視與落實。為達成這個目標,各國政府也都積極透過立法或制定政策,主動引導並協助企業進行減碳與轉型。
循國際淨零碳排標準 引領企業轉型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高晶萍副局長於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之「碳排放揭露與確信」線上研討會致詞提到,金管會做為金融業及上市櫃公司的主管機關,非常重視淨零碳排的趨勢,近年積極推動金融業及上市櫃公司的永續轉型,2020
年已陸續推出進階版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公司治理3.0 -永續發展藍圖」外,今年3
月亦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宣布逐年依照上市櫃公司的資本額及產業類別進行碳盤查及查證,之後再發布「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希望透過金融業、證券期貨業及上市櫃公司齊心協力,在路徑圖的指引下,協助臺灣朝向淨零碳排的目標前進,除了政府機關、公司一起努力外,非營利組織協力參與亦十分重要。
在貫徹不同方案或路徑圖時,首先,金融機構及上市櫃公司須能充分掌握其所面對的氣候風險(不論是實體風險或轉型風險),才能夠預為因應;第二,如何使用透明及全球一致的方式揭露這些風險,確保資訊的品質及可信賴度,避免漂綠,也是全球企業及主管機關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金管會考量企業永續人力的量能及產業風險,路徑圖規劃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時程,主要根據上市櫃公司資本額規模-依序為資本額100
億元以上、資本額50 億元至100億元、50
億元以下,採分階段推動方式,另考量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即將於明(2023)年試行,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業將成為主要受衝擊對象,故將該等產業,納入第一階段優先盤查的對象。永續發展路徑圖的目標是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
年前完成所有合併個體溫室氣體盤查,2029 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查證。所以溫室氣體盤查的範圍除了母公司本身外,也涵蓋具財務控制力的海內外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