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興起,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已逐漸成為顯學。由於投資人認為永續報告書內容,可以幫助評估對企業的環境、社會、治理(ESG)投資決策,SASB發布的準則能特別提供投資人相關訊息,讓其看到各產業別對財務有重大性影響的永續面向指標揭露。SASB所倡議的架構,隨著投資人的推動,已逐漸成為ESG揭露的主流架構之一。
SASB準則為何受到投資人青睞?
SASB準則的指標係依據各別產業機會及風險,制定能反映該產業財務重大影響的一致性指標,提供投資人數據可比性,以利分析和做出投資決策。SASB準則三大特色為:(1)指標有可比性;(2)產業特定會計指標;(3)揭露常態性活動指標。因此,資本市場投資人除閱讀公司財務報告外,更需要關注具有領先指標的永續報告。此外,投資人越來越需要數位化、視覺化、即時性的資訊,可用來客觀評估公司永續經營價值;相對的,較不喜歡僅看財務報告的落後指標。
SASB將產業分為77個產業,分為11個產業大類,再細分到各個產業。例如,金融業包括資產管理與信託活動、商業銀行、消費金融、保險、投資銀行與經紀商、抵押金融、證券和商品交易所。同時亦考慮對企業有長期影響的五個永續面向—環境(Environment)、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人力資本( H u m a n Capital)、商業模式及創新(Business Model &
Innovation)、領導及公司治理(Leadership &
Governance)。ESG原則強調企業評價不宜僅就財務表現進行評估,也應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因素,納入投資決策或者企業經營管理之考量。在環境層面,考慮包括如生物多樣性、環境污染防治與控制等面向;在社會考量層面,則可能包括如勞工工作條件、工安、社區健康與安全、與受產業影響之利害關係人的關係維繫、土地的占用與非自願性遷徙、對於當地原住民之補償與照料、文化遺產之保存等等;並且強調公司治理的透明度與公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