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國際會計準則制定者論壇(IFASS)於9月30日在倫敦登場,來自全球各地70多個準則制定機構與專業組織代表,共同討論財務與永續準則的最新發展。會研基金會王怡心董事長於會中,向與會專家提出關鍵問題:「企業該如何在IFRS S2報告中正確運用估計值,特別是涉及範疇三排放時?」
關於壽險契約或解約金、累積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等,得否作為強制執行的標的,學說或實務均有不同見解。就此爭議,最高法院大法庭已於2022年12月9日裁定:「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之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
專家回應:估計是必要工具,透明揭露更重要
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副主席Sue Lloyd在回應時強調,估計並非不可靠的代名詞。若能清楚揭露假設、方法與限制,即使是估計數據,依然能提供投資人決策有用的資訊。她指出,ISSB在制定IFRS S1與S2時, 借鑑了IASB的概念, 包括「合理且可支持的資訊(reasonable and supportable information)」與「不致造成過度成本或努力(without undue cost or effort)」的原則。
範疇三排放:建立專門估計架構
針對外界最關切的範疇三(Scope 3)排放揭露,Sue Lloyd表示,ISSB特別制定估計架構,允許企業依序使用最佳可得資訊。若能蒐集到來自價值鏈的直接數據當然最好;若無法取得,則可透過次級數據或合理假設來補充。此架構重點在於比例性(proportionality),讓大企業與中小企業、新興市場公司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揭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