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全球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歐盟成立一系列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計畫;其中,影響廣大且深遠的「碳邊境調整
機制」(CBAM)將自今(2023)年 10 月 1 日起實施申報,為避免衝擊,歐盟提供三年過渡期,將自 2026 年開始徵收碳關稅。
產品缺乏足夠碳資訊 恐將遭課較高碳稅
分析 CBAM
申報問卷內容,多與碳盤查、碳含量、碳價格與碳稅有關。至今,有不少我國出口歐盟的臺灣廠商,已經收到供應商產品規格問卷。但是,多數我國貨品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由於本身尚未進行碳盤查,加上我國碳定價制度尚未明朗化,所以仍缺乏足夠資料進行填寫該等問卷,這問題值得我國各界重視。
臺灣出口占整體 GDP
比重達六成以上,為臺灣經濟主要增長動能,國際碳稅課徵已是趨勢,歐盟即將開出第一槍。若我國企業無法提出其出口產品碳相關資訊,將遭以課徵較高之碳稅,且我國生產之貨物未來可能被排除於供應鏈之外,這些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將失去國際競爭力。因此,企業的碳中和與碳管理是重要議題,需要政府結合各界來協助我國企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