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要注意「貪」字,因為「貪心」就很容易變成「貧窮」。首先要事前做好投資標的物選擇分析,再注意選擇投資項目要能量力而行。尤其在金融科技時代,提醒投資人注意,面對金融商品琳琅滿目時,如何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度?如何選擇符合需求的金融商品?在指數投資方面,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項目。
認識指數型基金投資特性
指數型基金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是不同的金融商品,投資人對此二種金融商品應清楚認識。指數型基金是完全依據某一市場指數的投資組合而變動,係屬於一般共同基金;由於所採取是被動式投資且不會經常換股,所以基金管理費和交易佣金較其他類型的基金低。ETF
是追蹤目標指數的變化,將指數證券化,在證券交易市場掛牌交易,例如在臺股掛牌的台灣
50(0050)、高股息(0056)等,買賣方式類似於股票,投資人可透過券商交易,因所交易次數比指數型基金多,相關手續費相對較高。
指數型基金最大的優勢,就是交易成本控管,所需的費用可能會比其他類型的基金低一點。此外,由於指數型基金是跟隨某一指數買股,所以單一股價的波動對指數型基金的影響較低,較能達到分散風險的作用,通常此類基金收益的績效表現較為穩定,適合作為長期投資。
做足投資相關準備工作
投資人在買進金融商品前宜做足功課,避免非預期的投資風險。投資人在挑選指數型基金時,投資前應詳閱相關公司網站上「公司治理」與「財務報告」的相關資訊揭露,及公開說明書、檢視該基金的歷史表現、績效與操作方式等,自行評估是否基金整體表現符合個人的期待?進一步則可研究指數型基金,對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影響情形,有助個人投資稅後所得獲得較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