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落幕之COP 29以「提升企圖心」和「促進行動」為主軸,結合關鍵要素,確保所有締約方承諾制定具企圖心的國家計畫並保持透明度,並以「氣候金融」作為焦點議題,強調資金與金融機構所擔負之重要角色,將企圖心轉化為行動。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屆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 29)去(2024)年於亞塞拜然(Republic of Azerbaijan)召開,以「提升企圖心」和「促進行動」為主軸,而最受矚目的議題之一即是「氣候金融(Climate Finance)」,氣候金融係為應對氣候變遷而提供的各種資金支持,目的是促進綠色、低碳及具備抗災能力的發展模式,並協助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適應氣候變遷的影響,早日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
氣候金融定義及範疇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8年的報告指出,若不立即大規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全球氣溫升高限制在攝氏1.5度C內的目標將是遙不可及。但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全球致力於排碳的資本金額大幅增加,許多監管單位也積極推動上市公司的環境揭露和提升其透明度。金融業透過投融資,支持業者投入永續、低碳轉型、循環經濟及生物多樣性發展,進而興起「氣候金融」。依據《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的定義,氣候金融指的是支持「減緩(mitigation)」及「調適(adaptation)」這兩類氣候行動的地方、國家或跨國融資,這些融資可以來自公部門、私部門或其他管道。
氣候金融為永續金融之重要一環,其涵蓋
的範疇相當廣泛,主要包括:
一、鼓勵為減緩氣候變遷而發展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等)、提升能源效率及發展電動交通工具等。
二、 幫助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增強抗災能力,如資助防洪工程、灌溉系統及改善水資源管理等項目。
二、 幫助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增強抗災能力,如資助防洪工程、灌溉系統及改善水資源管理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