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及澳洲經驗 看開放銀行於我國之發展

字級
  |    | 

隨著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除了先前的數位銀行、純網銀之外,開放銀行(open banking) 的概念在各國之間亦興起了一股風潮。所謂「開放銀行」係指銀行業者在金融消費者的同意或要求之下,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 將其個人資料分享給其他金融機構或第三方服務業者(third party service providers),由後二者運用這些資料為金融消費者提供更多元且個人化的服務。

由於以往銀行擁有客戶的帳戶資料,客戶使用其帳戶與其他機構之交易成本高,且轉換其他金融機構服務必須重新開戶,因此銀行可透過制定一套API, 取得客戶授權後, 分享客戶的帳戶資訊予第三方服務業者,而客戶可藉由第三方服務業者提供服務。因此,開放銀行之目的,一方面是要打破傳統銀行獨占金融消費者資料的權利,賦予金融消費者可自行決定要如何使用其個人資料,讓金融數據安全共享;另一方面,藉由金融消費者個人資料的分享,刺激產業發展。

英國先驅 政策推動開放銀行

雖然目前推動開放銀行的國家日益增加,但各國推動的模式卻不盡相同。有些國家採取立法強制之方式,有些國家則採取自願自律之方式。國際上,英國是各國中最早提出開放銀行概念的國家。

全文未完...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