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因應氣候變遷之最新進展

字級
  |    | 

來自烏克蘭的紐約攝影師Anya Anti以「2.5秒」。氣候變遷意識投射(「”2.5 Seconds”. Climate change awareness project)」為題,藉由冰島冰川嚴重融化之攝影創作(如海水淹沒房子,呈現海平面上升危險等),以照片點出氣候問題,藉以喚醒人們對氣候變遷的認識與重視,並教育更多人了解危機的緊迫性及其後果的嚴重性。地球已有45億年歷史,而人類存在時間約為14萬年,Anya Anti將地球的存在時間轉化為一天24小時,換算人類在地球的停留時間約為2.5秒。在這2.5秒內,人類迅速增長為主要物種,並對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如溫室氣體效應導致極端氣候、塑膠對海洋造成汙染等環境危機。

美國於今(2021)年2月19日正式重返「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後,其國內包含聯準會、財政部等金融監理機關,相繼成立與氣候相關辦公室,並由總統拜登(Joe Biden)於同年4月22至23日,邀集全球40位領袖以視訊會議方式舉行「氣候高峰會」,使氣候變遷議題成為一門顯學。

國際貨幣基金(IMF)於今年4月7日正式啟動「氣候變遷指標儀表板」(Climate Change Indicators Dashboard),而國際金融業標準制定機構對氣候變遷相關風險極為重視,如金融穩定委員會(FSB)與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除分別成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與「氣候相關金融風險工作小組」(TFCR),亦持續關注氣候變遷相關事務。如BCBS於今年4月14日發布「與氣候相關之風險動因及其傳播管道」(Climate-related risk drivers and their transmission channels)、「與氣候相關金融風險-衡量方法」(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risks–measurement methodologies)二份報告。以下僅就前述議題做摘要說明,以供參考。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