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經濟、經紀與法律

字級
  |    | 

人們終於揮別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籠罩而愁雲慘霧的去(2020) 年, 雖然還沒看到隧道的盡頭,但在苦悶的年代,所幸還是有各式活潑多樣的角色帶給人們小確幸!日本動漫《鬼滅之刃》掀起旋風,主角炭治郎殺鬼尋救妹妹禰豆子的故事感動人心,也帶動原著漫畫以及角色周邊商品的風潮。同時,去年也是哆啦A夢(Doraemon) 漫畫50 周年, 麥當勞推出四款期間限定的DORAEMON愛作夢抱枕,優衣庫(Uniqlo)也推出聯名潮T,引起搶購熱潮;而精品名牌GUCCI 於今(2021)年歡度百歲生日之際,更與戴上金牛角的哆啦A夢,攜手推出聯名系列商品,帶來牛年新氣象!

企業希望取得知名角色授權來行銷自己的品牌商品,就是角色經濟的魔力。固然品牌企業會找娛樂業或運動業的明星來代言,但明星代言費價碼高,且可能會陷入醜聞或緋聞爭議,而影響品牌商譽,角色代言就相對安全多了。角色經濟發展需要奠基於角色的法律保護,進而透過角色經紀、授權交易及各種合作方案,來促進商品銷售。角色經濟也是一種生態圈,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才能共存共榮。

角色總動員-角色經濟的商機

許多漫畫與動畫故事裡的角色不僅帶給人們歡樂,還可開發多樣角色商品,以及行銷各式品牌商品,促進更蓬勃的經濟活動。例如來自美國的米老鼠(Mickey Mouse)與來自日本的哆啦A夢其實年紀都不小了,到現在卻還是可以發現它們出現在各種商品,讓大朋友與小朋友都想擁有。貓鼠等小動物角色的可愛形象深植人心,而漫威打造出來的超級英雄-如鋼鐵人、美國隊長等也不惶多讓,這些英雄角色不僅讓電影大賣,周邊商品的銷售業績更是強強滾。

家喻戶曉的米老鼠出演的第一部動畫電影, 是迪士尼(Disney) 於1928 年推出的《汽船威利號》,而後迪士尼相繼推出多部舉世聞名的動畫電影如《白雪公主》、《獅子王》及《冰雪奇緣》等。值得一提的是,迪士尼的傳奇CEO羅伯特. 艾格(Robert Iger) 不僅在其任內相繼併購了皮克斯、漫威及盧卡斯影業等公司,囊括《玩具總動員》、《復仇者聯盟》及《星際大戰》等如史詩般的電影故事,以及各種知名角色如胡迪、巴斯光年、鋼鐵人、美國隊長、天行者及黑武士等的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IP), 還設立Disney+ 的OTT影視串流平台,可說是艾格生命中的一段奇幻歷險。這些角色不僅豐富了迪士尼樂園的遊樂設施,更替迪士尼創造角色經濟的生態系統,讓米老鼠等知名角色即使躺著睡覺,也能靠授權幫公司賺錢!

至於日系角色最為國人熟知的, 應該就是哆啦A夢與Hello Kitty 了。相對於哆啦A夢伴隨著好朋友大雄成長,Hello Kitty並沒有發展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但是光靠Hello Kitty 本身的可愛模樣,就征服全世界的少女心。近年來,同樣來自日本而在臺灣爆紅的卡娜赫拉小動物(Kanahei’s Small animals)到底是兔子還是貓咪,很多人也搞不太清楚,似乎只要可愛就好了。臺灣民眾長期以來受到美日流行文化的影響,對於美日知名角色如數家珍,而臺灣本土創作的角色雖然不少,但大多不夠有名,相對比較為大眾所知的,大概就是插畫家彎彎,與馬克筆下的光頭人及馬克等角色,因角色反映出職場工作的人生百態使大眾產生共鳴,而在Line 貼圖平台引發下載風潮,帶來周邊產品的商機。

角色的法律保護

角色經濟裡的各式授權與合作之商業模式,有賴於角色受到之著作權與商標權等法律保護,故品牌業者,特別是知名大廠,願意洽談商業開發方案,而不敢違法利用,以避免招致侵權的法律責任及損害品牌商譽。

角色於創作完成後即可受到著作權保護,另可取得商標保護,惟須向主管機關申請註冊,就商標與使用的商品類別予以登記。他人若未經授權而抄襲他人享有著作權或商標權的角色設計,例如網路時代興起的電商與直播常出現角色仿品,則會構成侵權,而須負擔民、刑事法律責任。此外,對物品的角色設計亦可申請註冊設計專利,而知名角色還可能構成公平交易法上所謂的著名表徵,他人若有混淆之利用或榨取權利人之努力成果,則可能構成不公平競爭。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