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現今競爭激烈且多變的商業環境中,董監事不僅需關注企業短期財務績效,更必須洞察影響公司中長期價值的各類風險與機會。若缺乏對營運關鍵風險與機會的全面掌握,企業將在策略制定、資源分配與市場應變上處於被動,甚至錯失轉型契機。對董監事而言,了解這些資訊不僅有助於履行監督職責,更能引導公司制定具前瞻性的發展路徑,確保經營團隊在面對挑戰時能及時調整方向、善用機會,維持並提升企業競爭力與永續價值。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是近年最受關注且影響深遠的營運變數之一。這些風險不僅包括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等實體衝擊,也涵蓋低碳轉型過程中的政策法規變動、技術革新、市場需求轉變與聲譽挑戰;相對地,氣候行動亦可能帶來節能降耗、低排放產品研發、新市場開拓及綠色融資等商機。依據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S2號「氣候相關揭露」(IFRS S2),在向公司董監事報告時,應以「治理」為核心,完整揭露董事會與管理階層對氣候相關議題的監督架構、決策流程與執行成果,以確保氣候資訊能真正在企業策略與重大決策中發揮作用。
氣候相關基礎觀念
在向董監事報告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時,首先必須釐清其在企業營運與治理中的關鍵意義。這些資訊不僅影響企業在面對極端氣候與政策變動時的應對能力,也直接關係到資本市場、投資人及利害關係人的信任。理解氣候風險與機會的本質,是董事會做出前瞻性決策的基礎。
(一)了解氣候風險與機會的必要性:
在企業治理中,董監事的角色不僅是監督財務績效,更是引導企業面向長期價值的守門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與機會,已成為影響企業營運的重要因素。若董監事未能及時掌握相關資訊,企業在資本配置、策略調整及風險管理上可能陷入被動。透過建立完整的氣候相關資訊揭露與決策機制,董監事能夠及早辨識潛在威脅,把握新興機會,確保公司在全球低碳轉型趨勢下維持競爭力,並符合監理要求與投資人期待。
(二)氣候相關風險的定義:
依據IFRS S2 附錄A3,氣候相關風險可分為「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兩大類。實體風險包括急性風險(如颱風、暴雨、熱浪等極端氣候事件)及慢性風險(如氣溫上升、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改變等長期變化);轉型風險則源自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政策法規變動、技術創新、市場需求改變與聲譽影響。董監事了解這些風險,有助於在策略制定時納入環境與經濟變動的雙重考量,避免營運受到突發衝擊或結構性影響。
(三)氣候相關機會的定義:
根據IFRS S2 附錄A4,氣候相關機會是指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正面效益與成長空間,包括提升資源效率與節能降耗、採用低排放能源、開發具永續特性的產品與服務、進入新市場及提升供應鏈韌性。這些機會往往能為企業帶來額外收益、降低長期成本,甚至改善融資條件。董監事若能掌握這些機會,便可引導企業在永續投資、產品創新及市場布局上提前部署,將氣候挑戰轉化為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