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AI時代,網路著作權及網路爬蟲技術抓取公開資料使用等議題,愈易引發爭議。日前老字號法律資料庫「法源公司」控告有法律界Google之稱的新創「七法公司」違反著作權等刑事案件,判決結果七法遭到重罰引起業界嘩然,無疑對數位服務產業投下相當大的震撼彈。究竟爭議何在?
新北地方法院針對法源公司控告七法公司(Lawsnote)的刑事案件判決一出,引起法律圈與科技新創圈的廣泛討論。除著作權的議題外,透過爬蟲抓取網路公開資料,遭認定違反刑法電腦犯罪章,也是眾人關切的焦點。網路爬蟲(crawler)是業界行之有年的技術,若只要違反契約或協定抓取網路上公開的資料,即涉有刑事責任,恐將引起網路圈與AI領域另一波法律風暴。本案目前上訴至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尚未確定,以下透過新北地院判決所呈現之資訊,與讀者們共同討論本件由網路爬蟲引發的現代資料戰爭的事實始末與可能的法律風險。
本案判決引發相當多的討論,一則以法律界習以為常的「法規沿革」,竟成為受著作權法保護的編輯著作;二則以網路領域習用的爬蟲技術,竟然會因為網站使用規範的違反,而構成無故取得他人電磁紀錄的犯罪行為。
法源Vs. 七法案件背景
法源公司設立於1991年是臺灣法律數位化的先驅之一,並承包多項政府法律數位化相關標案,維護包括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及司法院法學資料系統等公開資料庫,累積相當豐富且相對完整的法律、命令、函釋、判決等,而自行經營Lawbank法源法律網;七法公司則成立於2016年,相較於當時以傳統資料庫形式必須指定欄位、類別檢索的法源,則以簡單如使用Google般的法律搜尋體驗及豐富創新的功能,作為吸引法律專業人員的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