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顧名思義即是經由電腦或機器,以近似人類的學習、思慮、判斷及決策模式,進行較深層的推理、規劃與分析,乃至於直接的交流對話,無論就其硬體開發或軟體設計,其堪稱為當前科技新興趨勢;人工智慧歷經了 1960 與1980 年代的兩次興衰,但在受惠於資料量的成長、運算力的提高及演算法的進步之下,展開近十年來第三次人工智慧的熱潮與巔峰;然而,為因應國際工業 4.0 趨勢,各國皆開始啟動人工智慧的相關發展策略,期能將其技術研發與應用層面提升,並落實於改善社會、環境與產業,增強整體競爭力,以達成國家之永續發展為目標。
為實現數位國家與智慧島嶼之政策綱領,在延續「臺灣 AI
行動計畫(2018-2021)」所累積之產官學研各界之能量與成果下,行政院於 去(2023) 年 2 月 則 是 再 次 接 續 頒 定 下 一階 段 之「 臺
灣 AI 行 動 計 畫 2.0(2023-2026年 )」, 在 現 有 基 礎 建 置 及 強 化 當 前 所 具 備
優勢,規劃以人才優化與擴增、技術深根與產業發展、完善運作環境、提升國際影響力,以及回應人文社會議題等五大主軸任務來據以實現;其中有關財務金融應用與推展方面,包括在完善運作環境中,推動相關資料治理及促進資料流通,並針對金融特定應用領域推動
AI 法制;以及在回應人文社會議題上,則是善用 AI
方案來協助解決如淨零排放、綠色金融、超高齡社會及普惠金融等社會重大挑戰,讓社會大眾均能獲益於人工智慧在財務金融上的應用與輔助。
AI在財務金融上的應用與輔助
鑒於人工智慧在財務金融領域之應用日趨增加,亦影響廣泛,包括所謂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快速發展,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管會)依據我國 AI
相關政策規劃與推動策略,並參考全球主要國家與國際組織有關指導原則,及結合我國金融發展現況與監理方向,於去年 10
月訂定「金融業應用人工智慧(AI)之核心原則與相關推動政策」,以協助金融機構能善用 AI
科技優勢,並能有效控管風險、確保公平、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系統與資訊安全,以及實現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