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管會於今(2022)年9月20日同意富邦金控合併日盛金控,合併後富邦金控為存續公司,日盛金控為消滅公司,待雙方完成合併後,日盛金控各項業務、資產負債將由富邦金控承受(註1)。依富邦金控之規劃,於取得金管會同意此合併案後,將由二家金控董事長共同決定合併基準日及公告,並依規定於合併基準日前30個營業日前,向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申請日盛金控終止上櫃。
富邦金於2020年12月初向金管會正式申請收購日盛金控後,即啟動購併執行計劃;該年底宣布以每股新臺幣(以下同)13元、溢價24.8%,公開收購日盛金控五成股權,並於去(2021)年3月完成收購、9月、11月分別舉行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合併,至今年6月將合併對價從12.41元調整為11.71元,預計今年底前完成合併,明(2023)年上半年完成富邦證券與日盛證券、台北富邦銀行及日盛銀行等子孫公司之整併,屆時將創下國內「金金併」,也是首宗「民民併」的里程碑。
首宗「金金併」 將發揮合併綜效
「金金併」是金管會為鼓勵國內金融機構合併所推動之政策,過去中信金於2006年透過旗下公司投資兆豐金股票,因為併購不成功,歷經七年才完成退場。另兆豐金投資台企銀逾一成,同樣沒成功,且超過十二年才退場。有鑑於「金金併」難度高,金管會在2018年放寬金融機構非合意(敵意併購)門檻,將首次投資持股比率從25%調降至10%,並且提供資本計提優惠誘因。根據金管會公布,國內能夠發動「金金併」的有「五金、六銀」。「五金」是指富邦、元大、中信、玉山及台新五家金控;「六銀」為台北富邦、中信、玉山、台新、元大及國泰世華六家銀行。
如前所述,富邦金控以公開收購方式合併日盛金控,若成功將是國內首宗「金金併」。此合併案係依金融控股公司法、金融機構合併法等相關規定,共同向金管會申請合併許可。合併目的無非希冀發揮1+1>2的綜效。表二為兩家金控合併前基本資料,對主併的富邦金而言,合併後將可強化銀行和證券業務,擴大整體規模經濟與效益,替客戶、員工、股東創造多贏局面,朝向實現「富盛共好」新境界。
強化銀行及證券業務
擴大整體規模經濟與效益
去年臺灣金控業整體獲利表現亮眼,創歷史新高,富邦金控稅後淨利亦創開業以來歷史新高達1,445.6億元,每股盈餘達12.49元,連續十三年蟬聯臺灣金控業每股獲利龍頭,未來合併後總資產將逾10兆元,僅次國泰金控,坐穩國內第二大金控;另富邦證券各項業務維持均衡發展,經紀業務仍穩居市場前三名;隨著興櫃市場成交量持續增長,提升造市撮合熱度,興櫃交易市占率穩居市場第二名0。
日盛證券秉持經紀理財業務並重經營模式,去年經紀業務營收和獲利大幅成長,稅後淨利達35.4億元。未來合併後,富邦多元金融商品也將豐富日盛通路產品線。在理財業務上借重富邦商品策略和輔銷能力,有助於財富管理經營績效提升。另在數位發展上,日盛具備APP和社群經營優勢基礎,與富邦平台「強強互補」,引進新動能廣增新客戶及新服務,多角化深耕數位客群。而且富邦證券合併日盛證券後的市占率估達9.13%,將一舉超越證券二哥凱基證券,僅次元大證券。在銀行方面,台北富邦銀行目前全臺分行數135家、日盛銀行44家,整併後分行數共179家,將成為民營銀行之冠,且有助於均衡區域發展,深化服務客戶,同時也可望增加中小企業客群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