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投融資在氣候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國立臺北大學去(2024)年底發布第五屆臺灣永續投資調查,指出永續投資八大趨勢,而調查數據亦顯示2023年國內永續投資總金額與占比不僅維持增長趨勢,並創下五屆永續投資調查之投資金額新高紀錄。
今(2025)年11月甫落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9)被稱為「金融COP(Finance COP)」,包含「新集體量化目標(New Collective Quantified Goal,NCQG)」的氣候基金與「混合融資(Blended Finance)」等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永續金融,均為本次會議的核心議題,代表永續投資與融資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重要性,也顯示機構投資人如何運用永續投資的金融影響力促進氣候治理,值得關注。根據國立臺北大學去(2024)年底發布之第五屆臺灣永續投資調查,發現國內永續投資的質與量俱進,與國際上永續投資發展較早的歐、美、日、加與澳洲及紐西蘭等國漸趨一致。本次調查涵蓋壽險、產險、投信、投顧和政府基金等五種業別,其管理資產總額(AUM)達新臺幣(以下同)53.9兆元,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永續投資總金額與占比不僅維持增長趨勢,並創下五屆永續投資調查之投資金額新高紀錄。
趨勢1 永續投資比例持續成長,壽險業居冠,政府基金及投顧業成長幅度大
本次調查發現我國機構投資人之管理資產總額(AUM)為53.9兆元,相較去年調查總額49.4兆元成長9%;永續投資總資產達23.1兆元,較去年19.9兆元成長16.2%,永續投資比例達到42.9%, 其中以壽險業(59%)居冠,增幅則以政府基金及投顧業提升8.6%及28.7%最多,使其永續投資比例分別達到17.4%及38%,顯示政府基金與投顧業者對永續議題之關注程度大幅提升。
由於2023年總體經濟與資本市場明顯復甦且較為穩定,本次調查資產管理者及資產所有者永續投資金額均較前一年成長;資產管理者「發行共同基金」、資產管理者「其他全權委託」,以及資產擁有者「境外全權委託投資及境外基金投資」三者之金額均呈現倍數增長,成長率分別高達151.4%、156%與209.1%,同時資產管理者永續投資總額亦增加近一倍。
趨勢2 「盡職治理報告」揭露被投資對象,ESG具體改善成效顯著增長
本次調查中有87.5%機構投資人遵循證交所「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並出具盡職治理報告;其中68.3%機構投資人已揭露盡職治理之相關作為,並確實改善被投資對象的環境、社會、治理(ESG)具體成效,較去年調查增長13.1%;這些機構中,更有79.4%詳細說明如何對被投資公司進行ESG 相關風險評估以及說明利益衝突管理政策之目的與方式。
根據證交所公布「113年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評比標準」顯示,與被投資對象的議合更重視量化目標與成效,更強調關注、溝通與互動,使機構投資人與被投資公司在長期價值的創造上達成一定共識,以持續提升國內盡職治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