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報、股東、資本市場 看永續治理新貌

字級
  |    | 

去(2020)年開始,全球為新型病毒蔓延感到恐懼,時間軸延伸至今,疫情雖獲緩解,但仍未看到終點。這場疫情也讓人見識到,突如其來的風險對商業環境影響之大,如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所強調的極端氣候、氣候變遷、傳染疾病及自然災害等,並非遙不可及,有可能像COVID-19一樣,悄然無聲地顛覆人類平靜的生活。

企業經營本質是營利,創造股東價值極大化是使命,歷經無可抗拒之風險變數,全球吹起「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ESG) 號角, 管理階層、股東、投資者等利害關係人除了關心企業營運績效,開始想進一步了解,企業創造收益的方式?是追求短期績效還是長期價值?創造財富同時,是否對社會友善?

向來重視ESG標竿企業,比過往更積極地善用科技和數位工具,與利害關係人溝通,觀察臺灣永續典範企業對外發布的公開訊息不難發現,兼顧各類利害關係人、運用科技並掌握溝通管道,是化危機為轉機的要訣;而過往關注自身利益的中小企業,也開始努力找出施力點,讓永續發展策略不落人後。

從公司治理 種企業永續根基

「推動永續最重要的力量,是領導者願意展現支持與承諾,永續發展不單牽涉氣候變遷、環境保護等議題,更包含:企業內部治理、善盡社會責任等。」在企業內自省的時點,去年金管會陸續發布公司治理3.0 -永續發展藍圖及具體措施,配合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並在截稿之際,對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股務處理準則修正草案完成預告,宣示強化股務高透明的決心,從資訊揭露到市場機制兩層面著手,讓公司治理的推動,由內而外、從企業自身到資本市場。

今(2021)年開始實施的公司治理3.0,和永續發展藍圖有關的施行措施中,企業第一季首要關注的,是優化財報,分階段提前公告自結財務資訊、財務報告;第二季,將迎接股東會的籌備與召開;第三季,則可將目光放在臺灣創新板與戰略新版開板,並持續關注永續板市場,與相關ESG商品推出。

自結、提升財報公布時效
資訊更透明

提前公告自結財務資訊、財務報告,為的是讓資訊更即時、透明,實收資本額達10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將分別自2022年及2023年年度終了後75日內,公告前一年度自結財務資訊及財務報告;而實收資本額達2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則自2023年起於年度終了後75日內,公告前一年度自結財務資訊,自2024年起,全體上市櫃公司應於年度終了後75日內公告前一年度自結財務資訊,進一步提升資訊揭露透明度。

迎股東會旺季
兼顧權益與防疫

即將進入的股東會旺季,在公司治理3.0 -永續發展藍圖中,亦明確規範了股東會具體措施,包含:(1)強化自辦股務公司股務作業之中立性及提升電子投票結果之資訊透明度;(2)逐步調降上市櫃公司每日召開股東常會之公司家數上限;(3)提前上傳股東會議事手冊及股東會年報資訊;(4)即時公告申報股東會議案表決情形;及(5)推動興櫃公司採行電子投票。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