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際間質疑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LIBOR)之公正性呼聲四起。當2012年歐洲大型銀行如巴克萊、德意志、瑞士、蘇格蘭皇家等銀行接連遭監理機關調查、裁罰,更揭露LIBOR存在被操縱可能性等機制不透明弊端,促使各界對基準利率管理機制進行檢討,而國際標準制定組織亦訂定相關金融指標監管原則,以供各國遵循。此舉意味著,在國際金融市場應用超過三十年的LIBOR,即將退出全球金融舞臺。
LIBOR包含美元、英鎊、歐元、瑞士法郎和日元等五種幣別,各幣別有隔夜、一周、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等七種期限,總計有35種參考利率,其中最常見的是3個月美元LIBOR。參與LIBOR報價銀行之家數,分別為美元(16家)、英鎊(16家)、歐元(15家)、瑞士法郎(11家)和日元(12家),其中五種幣別皆有參與報價之銀行,計有巴克萊、德意志、匯豐、摩根大通、駿懋、三菱日聯、國民西敏寺、瑞士等8家銀行。
距離今(2021)年12月31日LIBOR最後適用日,所剩時間不多,相關利率銜接與準備工作正持續進行,本文擬就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與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最新發布文件摘要整理,以及說明各幣別可能新替代利率,以供讀者了解最新發展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