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淨零解方- 綠色技術專利布局

字級
  |    | 

企業可以智能系統減低能源使用及應用碳捕捉、負碳排等技術減少碳排放量, 甚至達到淨零碳排的成效,而這些都須仰賴技術的創新。綠色技術如何應用?又該如何以專利、商標等保護創新技術的研發成果? 2022 ESG 高峰會:環境、社會、治理-「臺灣科技產業的永續轉型契機研討會」由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 日月光投資控股協辦,邀集產官學界專家分享臺灣綠色技術的智財布局,及永續智能應用實例。

綠色技術的智財資源

企業須申請專利、商標,才能保護技術研發成果與新商品。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廖承威副局長說明,近年來企業在臺灣註冊申請商標的案件量有逐年提升的趨勢,去(2021)年智慧局受理的商標註冊案件共9萬5,917 件, 創1999 年以來新高;以類別計算則是12 萬3,217 件, 為2003 年開放商標註冊可指定多類商品服務以來史上最高紀錄。去年專利申請案件量年增1%,主要為發明專利增長5%,其次則為新型專利及設計專利。

智慧局於其網站成立「淨零排放智財資訊」專區,彙整綠色技術證明標章說明、減碳技術發展之專利地圖及全球專利檢索系統等,以下逐一說明。

綠色技術證明標章

智慧局表彰具環保、減碳、節能標章的產品, 給予「綠色標章」,除民眾日常消費如購買節能電器可選擇具此標章的產品,企業亦可針對原物料的特性、產製過程或使用的能源等項目,尋求對應證明標章之認證。智慧局將綠色標章相關資訊彙整於「淨零排放有關證明標章資訊專區」,如節能標章、產品碳足跡標籤、綠色工廠及智慧建築標章等,各標章亦附有促進淨零排放之相關說明。

全文未完...

欲閱讀全文,可訂購本期雜誌電子雜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您可以訂閱電子報,獲得最即時的訊息